番肉考|梁廷毓 個展
- ZoneArt
- 19 oct. 2018
- 2 min de lecture

展期|10/27 – 11/25
地點|众藝術(Zone Art)( 桃園市桃園區中埔六街196巷22號)
開放時間|Tue. - Fri. 11:30 - 20:00
Sat. - Sun. 10:00 - 18:00
展覽開幕|11/3 (六) 下午2:00
展覽預告|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N_Ko139juXg&feature=youtu.be
講座|時間
【番肉考|展覽講座】
時間:11/3 (六) 下午3:00點- 4:00點
講者:梁廷毓(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碩士生)
講題:一個從「斷頭河」到「食人的地理」調查與藝術計畫
【番肉考|展覽座談(一)】
時間:11/18 (日) 下午2:00點- 4:00點
與談人:高俊宏(藝術行動者、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)
座談人:梁廷毓(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碩士生)
(詳細講座訊息請關注後續展覽活動頁)
【番肉考|展覽座談(二)】
時間:11/24 (六) 下午2:00點- 4:00點
與談人:劉慧真(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博士、前民進黨客家事務
部副主任)
座談人:梁廷毓(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碩士生)
(詳細講座訊息請關注後續展覽活動頁)
展覽簡介|
番肉考,是梁廷毓目前進行中之「斷頭河計畫」的一部分,此次展出藝術家在2017到2018年之間,在龍潭、關西交界一帶客家山村進行「食人調查」時的階段性計畫報告與客語書寫、影像。
藝術家從探尋「受番害者」後代的記憶開始,試圖從「番害」這一存在於客家人身上的特殊「受害感」為路徑,從「被番殺害者」家屬、鄰家的言說中,挖掘一種在族群意識、土地意識萌芽之前的精神感知、心理狀態反映出的生存意識。除了進行「受番害者」後代的食人口述記憶,這次計畫多是從客家民謠、言語、山村的空間觀念延伸而來,展覽由〈食人文件〉、〈番肉考〉、〈番顱考〉三段蘊含現場行動、敘事的影像與裝置構成。〈食人文件〉以「浪漫台三線」為藍本,由人聲採錄、地圖繪製構成的食人檔案(尚在進行中)構成。在〈番肉考〉中,藉由攏長的敘事過程,鋪成「殺番過程」的綿密時間感,以及從敘事方式,回應今日客家文學過於浪漫的敘事觀與懷古的客家美學。在〈番顱考〉中,藝術家從客家山村周遭訪問了數座土地廟,並意圖向土地神探問「番魂」、「番肉」、「殺番」之事,拼湊出在人頭、番頭與神像斷頭之間的異質敘事。在此,藝術的行動試圖跨越現代理性敘事、象徵、言語的界線,朝向屍骨本體所延伸的敘事,與土地的眾靈問話,並得到可持續言說的回聲。(「番」之用詞,為口述人因地域與語言習慣之關係,會使用當時對原住民之慣用蔑稱,在此並無歧視之意。)
藝術家|簡介
梁廷毓,現就讀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領域研所。創作主要結合地方調查、研究,以計劃性的藝術實踐為主,近期延伸關於地理空間、檔案與地方異聞的探討,並以動態影像、死亡故事採集、製圖、書寫的方式,進行現階段的藝術計畫。
Comentarios